“气聚则生,气散则亡”,到底什么是气?
气聚则生 气耗形病 气纳神存 养气就是养生;《医门法律·先哲格言》中说“人之所赖,惟此气耳。气聚则生,气散则死”。《难经·八难》说“气者人之根本也” 。气是存在于人体内的极其细微的生命物质,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。
气是指人体内活力很强的、运行不息而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。气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,又是激发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,还是感受和传递各种生命信息的载体。气运行不息,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,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。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这一基本观点出发,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,与宇宙万物一样,也是天地之气、阴阳交感的产物,是物质世界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的结果。
正如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所说:“天地合气,命之曰人。”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原道》则指出:“人受天地之气,以化生性命也。是以形者生之舍也,气者生之元也,神者生之制也。形以气充,气耗形病,神以气纳,气纳神存。”
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,需要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。人体吸入清气,受纳水谷,经过一系列的气化过程将其转化为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精、气、血、津液等物质,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;同时经过代谢后的废物如汗液、二便等也要靠气化作用排出体外。
在这一形气转化的气化过程中,既有有形物质向气的转化,如饮食物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成为水谷精微,进一步转化为营卫之气;又有气向有形物质的转化,如营气在心肺的作用下化生为血液。